濕地公園2018年上半年總結
一、基本情況
2018年上半年,南湖濕地公園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各級領導的支持下、在各位干部職工的共同努力下,從保護優先、科學修復、合理利用濕地資源出發,遵循“原生態濕地,原真性鄉野”主旨,以生態濕地的恢復與重建為主,展示濕地形態,完善濕地生態系統,保護生態多樣性;為構建融合濕地保育、生態旅游、科學研究和農業資源合理利用四位一體的濕地公園做出了進一步努力。
二、自查情況
(一)總規執行情況及分區管理。
自濕地修復工作開展以來,常熟市南湖蕩開發建設有限公司根據《常熟南湖濕地中心區規劃設計》進一步完善各項規劃,目前細化的規劃方案有:南湖濕地中心區百果園規劃實施方案、南湖濕地中心區水上森林規劃實施方案、南湖濕地中心區外環景觀帶規劃實施方案、南湖濕地中心區濕地科普園綠化實施方案、南湖濕地中心區植物園規劃實施方案等。基本建成了科普園、紅梅園、海棠園、百果園、櫻花園、保育區、紅楓園、植物園、垂釣中心等特色片園,根據保育區、恢復區、宣教區、合理利用區、管理服務區五大分區功能定位,實施分區管理。
(二)濕地公園管理機構及穩定的人員情況
鑒于按照機構精簡、管理方便的原則,由生態修復工程建設單位常熟市南湖蕩開發建設有限公司具體承擔常熟南湖濕地公園的經營管理,公司目前配置4個部門,共15名員工。分別為綜合辦公室主要職責是負責收發文件、上報工程進度、撰寫匯報材料、信息傳遞、資金申報、材料歸檔及后勤保障工作;規劃建設辦公室主要職責是根據規劃方案,提出工程建設實施意見,委托編標、委托工程設計、組織施工及工程管理及工程驗收工作;公共管理辦公室主要職責是負責南湖濕地區域的綠化管護、環境衛生、食品衛生及安全生產工作;財務辦公室主要職責是負責中心區各鄉鎮地表資產的評估拆遷補償協調、土地的流轉及使用及公司形成資產資源的經營管理。
(三)濕地資源調查和動態監測
南湖濕地公園配套建設有濕地監測站一處,建筑面積約500平方米,由市農委負責管理,主要負責濕地資源調查工作,對濕地公園范圍內水質、土壤、空氣進行定點、定期取樣檢測,同時建立了監測檔案,根據水質的監測情況有針對性地補植了水生植被。
(四)濕地公園科普宣教情況
1、6月16日,在南湖濕地公園成立了常熟市濕地保護志愿服務隊,成立當天即開展了鳥類教學活動。
2、3月12日,舉辦了植樹節活動,50多位中小學生參加了此次活動,種植樹苗80多株。
3、4月10日,組織了南湖水域環保行動。南湖湖面寬廣,水質優良,為保護南湖水面環境組織了河岸清潔志愿服務活動。
4、4月14日,常熟市第六屆市民徒步賞花大會在南湖舉行,來自機關、鄉鎮、企事業單位、體育社團和俱樂部的5000多人參加了活動,用自己的腳步來踐行生態文明的健康生活。
5、“6.5”世界環境日,與常熟發電有限公司共同舉辦了主題為“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的宣傳活動,此次“低碳環保、綠色出行”的環湖騎行活動也為提升綠色環保出行理念做出了行動。
6、承辦了常熟市自主創業者聯誼會第三屆運動會,此次活動目的為點燃自主創業者激情,希望能在奔跑中感悟如何成就人生。
7、5月11日,組織了常熟市黨員濕地科普宣教活動,80多位社會各界黨員參觀了南湖濕地、常熟濕地科普館, 進一步了解了濕地。
(五)濕地公園科學恢復情況
濕地公園植被以本地鄉土樹種為主,不存在引進外來物種、破壞生物多樣性等行為,濕地內不存在飼養動物、放飛表演、動物表演等項目。近幾年濕地恢復及保護各方面工作卓有成效,湖面由原來的1.11平方公里恢復至目前的1.75平方公里。水質由原先的地表五類水恢復到目前的地表三類標準。通過塑造季節性洲灘、淺灘、草灘、蘆葦濕地及濱水林地,結合濕地植被恢復,吸引了眾多鳥類、兩棲動物、爬行動物及底棲動物,提高了濕地生物多樣性。根據能量塔原理和食物鏈、食物網物質流動原理,合理配置了腐食性、草食性、植食性、肉食性魚類及其他水生動物,有效恢復了水質清澈、魚躍蛙鳴的健康水生態系統。
三、下半年規劃
1、定期組織并做好濕地科普宣教工作。
2、做好水質、動植物監測項目。
3、逐步減少花海、草坪面積,增加喬灌木等樹種,進一步豐富生物多樣性。
4、進一步完善濕地配套設施建設。
5.做好抗旱澆水、清理雜草、修剪等日常養護管理工作。
6、加強防火防盜工作,確保各類基礎設施及苗木不受損害。
附件:濕地公園建設管理自查評估表
常熟市南湖蕩開發建設有限公司
2018年7月24日
《濕地公園2018年上半年總結》出自:百味書屋
鏈接地址:http://www.w-wha.org/news/180315.html
轉載請保留,謝謝!